内 容
地标是指具有独特地理特色的建筑物或自然物,商圈则是指以某一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位以及距离扩展,包括所有能够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圈。长春市具有地标性的经济商圈有南关区的重庆路商圈、朝阳区的桂林路商圈和红旗街商圈。建设一个具有城市地标性质的地标商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基本情况
绿园区依托域内有轨电车站、购物商场、星级酒店、花鸟鱼茶商城、特色餐饮、城市公园等打造“城市地标商圈”具有的资源禀赋,正在做深做实“文旅+”这篇大文章。谋划“点线面结合,8334全域旅游”文旅产业模式,着力构建“时尚打卡、休闲露营、特色文化、研学旅游、爱国主义教育、文博艺术、美食品鉴、街区乐购”等8大文旅新场景,整体升级打造了具有关东文化特色的万福商业街,并根据各景区景点特色和地理位置,串联出“54路有轨电车都市游”“乡村休闲文旅乡村游”“团建研学游”等精品旅游观光线路。
二、存在问题
(一)缺少资源整合。检验地标性商圈的标准就是百姓的感知和百姓的口碑。目前拥有的各种资源要素彼此独立,缺少统一经营、统一导向和统一展示,没有形成资源的合力,发挥不出“集聚”效应。
(二)缺少互相借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同领域的相关企业没有有效的组合起来,经营之间难以互相借力、相互促进,互助互补、资源共享,没有形成“合为一体”的影响力,难以形成商圈效应。
(三)缺少标杆载体。区域内拥有非常集中的地标性元素,比如有轨电车、商业街、吾悦广场、欧亚春城、大自然花鸟鱼茶商城、星级酒店、公园等,但是缺少标志性商圈载体。
(四)缺少消费理由。消费者产生消费的理由多种多样,无论是缺少性的购买、升级性的购买,还是从众的心理,都是他们消费的动力。由于商圈效应的薄弱,消费者消费的理由不够充足,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难以长期吸引消费者。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搭台,整合资源。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标经济商圈”工作领导小组,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协调统一地确定域内明确的地标,为打造“商圈”打牢基础。
(二)企业唱戏,互相借力。以企业为引领,成立包括企业代表参与的“工作专班”,统一谋划和宣传、统一商圈定位、统一商圈发展路径,将众多商业资源一体化利用、整体化营销,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标商圈并以整体形态对外呈现,以提高地标商圈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形成衣、食、住、行、乐共同发展的新消费经济局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打造载体,形成地标。努力打造“标志性”商圈中心载体。比如,在54路有轨电车景阳大路站、皓月大路站站台打造“地标站台”,在站台处呈现商圈的商业氛围、品牌介绍、导览信息等。在华天酒店、开元名都酒店、大自然花鸟鱼茶城、万福街、乐园路、长春公园、吾悦广场等地,打造统一绿园商圈标志或路牌指示,推送商圈概念;在乐园路、万福街打造“观光、美食”等标志性中心街特色街道。
(四)塑造场景,促进消费。塑造“阶段性、主题化”的消费场景,例如在每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期间,围绕长春公园的百种花卉打造“绿园赏花节”,把商圈元素的公交、酒店、餐饮、公园都打造为营销卖点,塑造“消费线路”,引流到绿园、消费在绿园。围绕商圈元素打造“一日游”主题消费品牌,形成“绿园亲子一日行、家庭一日行、亲友一日行”游玩主题线路。将绿园绿色种养基地、房车营地延伸,与城区地标商圈形成组合,吸引市民观光的同时带动消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