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姓名:刘莉 代表团:青年
通讯地址:长春市绿园区风华新苑C10栋台北社区
联系电话:18186858567
邮政编码:130062
情况:
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维护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考,更加凸显出社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要的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的有力保障。
问题:
1.权责不明。越来越多的部门将工作布置到社区,工作者承担了很多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承担的工作,例如统计地下管线长度、走向、材质;费改税工作核定收费、经营单位注册分类、录入缴税系统;经济普查中的各项经济数据合理逻辑关系等等,这些都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辨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但仍然无法保证精确,致做无用功,且此类工作,大多伴随各种追责。工作人员怨言较大,严重影响工作情绪。各部门各单位,甚至是各学校、各慈善机构、各项目组都要求社区开具种种证明,把各种责任与矛盾统统归入社区。
2.专业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现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选举转入“社工岗”的社区干部,一部分是公益岗位人员。社区干部现虽大部分学历已达到大专学历以上,但相当一部分是成人教育下的文凭,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基础,工作中不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遇到问题多数情况依靠老办法老经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益岗位人员大多年龄较大,掌握新技能愿望不强烈,有些甚至不会使用电脑、手机,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独立承担相应工作。
3.人少事多,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维权意识和寻求政府庇护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对各职能部门的期待也越来越多的投注到社区身上,致使社区的工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而工作者有限,长期处于疲累状态,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另外社区工作量差异较大,任务重的社区,工作者横向对比后更是易产生抵触及不满心理。以台北社区为例,辖区面积1.29平方公里,10440户,21013人,社区现有两委人员11人,公益岗位人员17人,工作量巨大:疫情时管控人员,寻常超过100人;426家商铺,以平均每月2-3次的频率入户走访排查;2020年人口普查时,人均任务量超千人;社区干部包片,以小区计;供热公司、医院、养老院、农贸市场、物流公司、大型超市,各类商业体遍布辖区等等。为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人员经常加班,而并无任何物质奖励,单靠思想教育,难以维系。工作的高强度,使工作人员对社区的粘合度降低,仅从2021年6月至今,已有3名工作人员离开了工作岗位。
4.激励政策不具有吸引力。新出台的社区工作者各种上升渠道,面向的仍是少数的优秀社区书记及社区干部,诚然可以激励工作者向更高的层级迈进,但仍需要普惠的政策予以支撑,“社工岗”一般3年可以上调一个级别的工资,上调金额82元,虽呈稳步上升状态,但明显视觉刺激与个人期待达不到预想的激励效果。对于持有社工证的工作者,目前的奖励政策是助理社工师200元,社工师300元,对于日常处于忙乱状态的社区工作者来说,难以成为拖着疲累的身体挤时间学习的外在动力。
建议:
1.提升社区工作品质,梳理社区工作内容。凸显社区工作自治功能和服务属性,对社区功能及任务进行细分,突出“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人”这一基本理念,逐步剥离社区承担的不合理行政事务,使社区建设回归到服务居民和群众自治上来。强化对上级单位往社区层层派活的制度约束,落实准入制度、费随事转制度,开展社区对上级部门工作满意度测评,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2.健全社区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尽快开始“社工岗”招募工作,对于有经验有干劲有热情有能力的公益岗位人员优先录取,壮大社区干部队伍。严控社区工作者队伍入口,提高录取标准,无法独立开展工作的人员不建议加入到社区队伍当中来,公益岗位人员能力同样需要得到认可。强化社工专业培训,在鼓励社区工作者考取社工证上加大推进力度,由上而下提出的硬性要求,可以成为一种外在压力。丰富工作者培训形式,切实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学到先进技能得以应用到实践工作中。
3.按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社区区域,使各社区工作量大体维持均衡,对于现存的不合理划分,予以调整,尽量避免同一街道中过万户社区与2000户社区同时存在的状况,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对提升工作者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合理配置工作人员也是减少工作量、分担压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因人员离开造成的空岗能够做到及时补充,可极大程度缓解因突发状况造成的焦虑和情绪冲击,利于工作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
4.激励措施行之有效。推出一些普惠型的正激励政策,对于少数的优秀的工作者予以比现在稍高频率的荣誉,激发社区工作者归属感与职业荣誉感,提升职业粘合度。加大社区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知度及居民认同感,吸引有能力者愿意来到社区、留在社区,催生社区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外在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