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代表团 陈云龙
情况:
近年来,在“抖音”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热捧下,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于一座城市的认知,已经从固有的城市地标转变成由文化商业品牌所带来的独特体验。重庆市独具主城特色的洪崖洞、李子坝穿楼轻轨等文化景观的爆红,印证了“网红”对“景点”的打造推动作用。我市近期很火爆的朝阳区“这有山”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这一网红社会现象。随着“网红”景点在网络上不断“走红”,也给绿园区服务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带来诸多机遇和启示。
分析:
(一)可以迅速引发关注,带来游客流量。没有比网红更能迅速的引发关注的途径了,由于信息在网络上的快速扩散,游客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相关的信息,并在最短时间成为流量的一部分。因此,与传统景点慢慢积累口碑吸引客流相比,网络蹿红能够迅速扩大游客来源,为景区带来高起步的客流量,为之后的景点运营打下坚实基础。并且能够在与周边的景区的竞争中拥有一个较好的位置,达到先声夺人、树立自身的地位的目的。
(二)可以实现商业板块转型,促使重构到位。当某个商业体已经运营数年,或因运营不当需要重新定位改变形象时,网红景区传播往往是最迅捷的途径。当商业体面临转型或形象重构时,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网红商业体进行传播,就能在短时间内起到引爆市场的目的,使目标市场跨越人群,迅速覆盖原有市场并强势打入新的市场,由于新市场的游客本身没有之前景区老形象的负面印象,因此能够迅速接受这种转型或形象改变,从而一步到位的实现转型重构。
(三)可以突破升级客流,拓展发展范围。网红由于在虚拟世界流通,是最能够打破地域障壁的存在,一旦形成网红,本地市场的负面评价或偏见很难见诸于网络,能够在全国迅速的形成破壁新形象,使得景区轻松跨过原有的景区等级,获得新的市场。例如张家界成为网红之后,获得了远远超出本地市场的高质量游客,这也使得它在中西部地区诸多景区中脱颖而出。
建议:
(一)在旅游供给上注重升级。建议区政府能够系统梳理在网络上“走红”的文化景观,根据其“走红”原因、景观特征、文化属性等进行聚类,提取流行文化元素,深入挖掘我区具备“网红”潜力的文化景观,建立我区“网红”景点,努力将具有互补性的景观打造成为本土“网红”景点,为我区文化餐饮旅游培育新的“引爆点”。
(二)在开发方式上体现特色。建议围绕“网红”潜力文化景观的核心文化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创新,例如,规划一条相对有特色的街道,向文学影视、音乐作品、观光游乐、特色餐饮等多个领域拓展,提高文化、旅游、餐饮相融合的效果。建议在观光体验的基础上突出娱乐休闲性,依托本区的知名景点,54路有轨电车、特色民宿、特色美食等相关资源,拍摄网络影视作品,凸显网红城市独特符号,打造“文艺复古旅拍游”、“54路驶过的旧时光游”“资深吃货‘打卡’游”、“特色民宿情怀游”等一系列“网红”体验项目,打造影视+餐饮+文旅的网红打卡地。建议官方与各大网络平台(例如抖音等视频网站)保持长期密切联系,积极开辟新的网红旅游宣传阵地,加强线上和线下联动,形成开发方式上的创新互动格局。
(三)在规划设计上突出完善。建议在规划设计完善“网红”景点时,注重做好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停车场、景点标志牌等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景点旅游服务功能。同时,在规划设计时,突出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增强旅游服务的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迎合景点的“网红”身份,提升旅游体验乐趣。建议充分调研90、00后人群及各大网络平台客户群的偏好和意见,收集该群体对于我区文化旅游的意见建议,努力打造一些品牌“网红”景点,迎合市场需求,助推绿园区文旅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