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如何提升社区建设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经我们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是社区管理区域划分问题。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户数及人口增速较快,导致社区区域范围不合理等问题凸显。针对您提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从调研的数据看,全区约26.7万户,管理7000户以上的社区8个,管理5000-7000户的社区14个,管理5000户以下的社区40个。现阶段,7个街道办事处及城西镇所辖的62个城市社区,部分社区确实存在管辖范围不集中,触及距离过远的问题。因此,按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自治、有利于服务、有利于社区资源功能的合理利用与发挥的总原则,依照适度的管辖户数及人口,设置社区规模一般不超5000户为宜。目前,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打破现有社区划分不合理的现状,一是进行整合拆分。各街道可根据自身情况,在解决社区服务用房的前提下,对所辖管理7000户以上及3000户以下的社区进行有效拆分及整合,既充分考虑社区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资源配置状况、历史沿革,又要做到街区分布、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管理幅度的合理划分,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二是增加工作人员。依据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明确设立城市社区工作者专职岗位(简称“社工岗”),按照3000户以下社区设置10个“社工岗”;3000户以上社区,每增加500户可增设1个“社工岗”的标准,增加工作人员,缓解区域过大,人手不足的问题。
二是社区工作者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按照中共长春市委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长发【2017】26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按照每500户居民配备一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比例,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职数一般设置为5至9人。 目前,全区62个城市社区的人员设置均在本范围之内,新成立的锦绣、香江、润民、天香等社区,均最高配备了9名社区工作人员。但随着我区人口增速较快,现社区居委会成员389人,一个社区居委会成员需要平均承担约680户,对于老城区户数过多的社区负担较重。目前,一是配备“社工岗”人员。按照全省 “社工岗”工作意见,通过初步测算,拟增加社工岗位349人,全区社工岗位拟增至838人,将有效解决社区工作人员配置不足问题。二是延伸社区工作力量。全区重新划分网格593个,累计选聘网格长593名、楼栋长4311名、单元长16302名,成为社区的智囊团和好帮手。在部分社区率先试点“家门口数字社区”APP,“三长”可通过上报民生问题、关注社区动态、参加社区活动、解决居民问题等方式获取积分,将“三长”积分情况作为评价工作、兑换奖励、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实现对“三长”工作的规范管理和长效激励,为“三长”切实发挥作用提供持久动力。
三是建立考核培训机制问题。按照《绿园区社区工作者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在考核和培训等方面做了如下要求:一是在考核上,街道(镇)每年组织一次社区班子和社区工作者的年度考察,通过述职、评议和测评等办法,对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重点考察工作实绩,同时注意日常考察,按照正职6000元/年、副职4800元/年的标准,每年对社区工作者给予绩效补贴,对工作成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适当增加绩效奖金额度。二是在培训上,建立区、街道(镇)、社区三级培训网络,逐步形成由区委组织部和区民政局牵头抓总,以街道(镇)集中培训为主,以社区工作者自学为辅的分级负责的教育培训体系。今年,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吉林省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针对社区工作者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开展集中培训。下一步,按照“社工岗”政策要求,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将进一步将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全区人才发展规划之中,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保证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每年培训一次,其他人员每2年培训一次。二是制定考核办法。将制定“社工岗”人员工资按照“3档18级”进行套改核定,制定“社工岗”考核办法,实行群众评议与组织考评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薪酬等级、绩效奖金发放、续聘解聘、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业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工岗”人员要大力宣传,可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等国家和我省事业单位相关奖励政策进行奖励。
承办人:谭雪娇
2020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