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 图片新闻

这些天,全国人民都在为习近平的一个举动感动

发布时间:2017-11-20 00:00来源:
【字体: 打印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期间习近平的一个小举动,感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当时,正准备合影留念时,习近平看到了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一把拉开前排的凳子,扶着老人,一再邀请老人坐到了自己身边。习近平一次次用行动率先垂范,践行着尊老敬贤传统美德。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尊老敬贤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早在周代,周文王便以每年举行“乡饮酒礼”来彰显对“正齿位,序人伦,敬老重贤,息事端,敦睦乡里”的推崇。《孟子?告子下》也写道:“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尊老敬贤一直是历朝历代治国之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也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用言传身教,引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风尚。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说的是,五十岁的老人不必亲自打猎,但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表达了对老者、长者的孝敬。“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被世代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习近平作为新一代党中央领导核心,始终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准则,身体力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尊老、敬老、爱老。早在80年代初,在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便因尊老的做法登上了《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等官方媒体。老干部出行不便,他便把县委仅有的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自己则常常骑着自行车出行;老干部没有活动场所,他就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会议室腾出,改成了老干部活动室;有重大事项需要决策,他便请来老干部出谋划策……习近平不仅主动解决老干部在生活上的困难,还常常在节假日去他们家中走访探望。当时,他还写了一篇题为《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文章,就如何处理好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提出了合理意见,借用郑板桥的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形象描述了新老干部的关系,表示“中青年干部唯有实心实意地尊重老干部,才能在新老干部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融洽的团结合作关系,从而携手并肩,共同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关怀、爱护着老者、长者,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一握”、“一让”正是他的爱老、护老、尊老之心的展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自古以来,人才是强国兴邦之本。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他强调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需要聚集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但人才自古常难得,为求得有用之才,礼贤下士成为招揽人才的必要手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方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始终保持着爱才之心,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他在表彰大会上的举动,不仅是“尊老”,也是“敬贤”,是对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生的人才的尊重与敬佩。

  尊老敬贤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属性,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传承美德,让尊老敬贤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共为,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