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 绿园要闻

现代商业街区里的关东韵

发布时间:2021-07-06 14:21来源:长春晚报
【字体: 打印

  ——走进长春市万福关东文化商业街

  

  

  万福关东文化商业街设计上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街道整洁明亮。

  小时候,你对东北的印象都是什么?是冬天挥着小鞭子在冰面上抽冰猴?是蘸着白糖吃黏豆包?是门口时不时传来的“磨剪子戗菜刀”?还是太爷爷手里锃光瓦亮的烟袋杆子?这些东北人独有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慢慢变淡。

  如果你想了解关东民俗文化,长春有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那些曾经存在于儿时记忆和老一辈口中的关东民俗,如今都被以艺术的手法呈现在长春市万福关东文化商业街上,市民步入其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关东民俗文化氛围。

  以“福”为主题 展现关东民俗文化元素

  这条地处绿园区核心区域,全长约900米的文化商业街具有20多年历史,原本是由中低端餐饮店等自发业态组成的商业老街。

  2017年7月,以“福”为主题、以关东民俗文化为元素,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万福街改造工程启动。于是,这里有了闯关东系列铜制雕塑、东北民间十六怪铜板浮雕、东北方言刻字板等特色鲜明的关东文化元素。

  日前,长春晚报记者走进万福街后发现,这条街上共有21组景观雕塑,一部分为关东人物和生活细节,还有一部分则是现代人物的生活状态。

  街的这边是手持锤子打铁的匠人、叫卖糖葫芦的小贩,另一边则是拿着智能手机拍照的青年、戴着墨镜逛街的少女,两个时代的缩影交相辉映,折射出不断繁衍的民俗历史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变迁。而像这样令人有时光交错之感的雕塑,还有多组,都在街两侧对立着,中间干净整洁的万福街道仿佛是时光的长河,似是隔开,又连接在一起。

  把目光从雕塑上移开,道路两旁的墙体上,一幅幅铜板浮雕格外吸引人,“茅草房子篱笆寨”“火盆土炕烘爷太”“烟囱安在山墙外”……东北民间十六怪铜板浮雕是万福关东文化商业街的又一大特色。据了解,景观浮雕墙约140米,浮雕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旁边的说明文字简洁易懂,两侧六边形的画框内,雕刻着红彤彤的福字,看上去既有韵味,又非常喜庆。

  不仅如此,每一个浮雕下方的地面都对应着一块东北方言刻字板,如“那嘎达”“沙楞的”等等。“民俗+方言”的巧妙组合,使人们在欢笑中快速领略关东文化的魅力。

  不同年龄看到不同的风景

  “奶奶,你看这是个雪人。”稚嫩的童声在转角处传来,记者寻声望去,是一个约5岁的小女孩,用力牵着大人的手,奔向一座景观雕塑。雕塑中,两个穿着厚厚棉衣、戴着棉帽子和手套的孩子,正在堆着一个跟自己一样高的雪人。其中一个孩子正在往雪人的头上堆雪,而另一个则在弯腰滚着雪球。雕塑的细节捕捉得非常到位,两个孩子的举止和神态,吸引了过路的女孩。

  “我孙女特别喜欢这条街,这是我们第一次来这里,这条街走下来,她都喊了好多次了。”吴女士是孩子的奶奶,看到天气晴朗,专门带着孙女来关东文化街溜达,没想到这条街带给两人惊喜,“小孩子喜欢这些雕塑,看着新奇。对于我们这么大岁数来说,有些就真是老记忆了,特别亲切,感觉不一样。”

  这条漂亮街区,不仅有着独特的景观,各种美食小店也应有尽有,银行、药店、教育机构等一应俱全。正因如此,它吸引着众多钟爱关东文化的市民,前往欣赏、体验、回忆、消费、娱乐……让独具魅力的关东文化在这里传承、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