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司法的有力保障。年初以来,长春市绿园区人民法院结合当前企业诉讼需求,全力抓好涉企案件审理、全速兑现企业胜诉权益、全面提升诉讼服务效率,用实实在在的司法惠企举措为化解涉企纠纷按下“快进键”,为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注入新效能。
建章立制,主动夯实服务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及上级法院工作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实抓细,列入2022年度全院重点工作安排和亮点工作计划,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今年5月,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心,制定 “绿园法院服务企业月”活动方案,积极开展网上立案、诉讼材料网上收发、强化在线多元解纷、推进在线庭审、加强调解协调工作,精准服务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一个月内办结各类涉企案件326件。延伸司法服务,通过电话调研方式,了解包保26户建筑业企业经营情况,实地走访企业6次,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线上普法40余次,切实解决企业多元化司法需求,实现由“事后维权”到“事前预防”的根本性转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公正审判,优化投资兴业环境
“谢谢法官!对方已经将工程款本金和部分利息打到我们账户上了,我们申请解除对方名下银行存款的冻结!”,某石材公司法定代表人向法官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在于公正高效地作出裁判,更在于通过释法明理彻底化解纠纷,修复企业之间出现裂痕的交易关系,释放出更大的市场活力。今年3月,某石材公司诉某建筑企业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宣判。判决后,法官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说明案件裁判理由。建筑企业息诉服判,主动快速支付了相应的49.5万元工程款本金与部分利息。石材公司也同意对建筑企业名下55万元存款解除冻结。双方矛盾的快速化解缓解疫情防控后企业资金压力,助力其正常开展经营活动。
同时,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注重用调解、和解方式引导涉企纠纷化解,成功网上调解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标的近亿元,为该工程其他标段争议的解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盘活了“大众置业”烂尾工程。
上述案例仅仅是绿园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为企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缩影。3月以来,绿园法院开展涉企业案件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清理涉企业旧存未结诉讼案件,进一步提高案件裁判质量;开展涉企业案件审理提速工程,对商事关联案件合并审理,提高商事案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比例,完善商事案件繁简分流……通过优化审判服务效率,绿园法院审结商事案件3516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高效执行,兑现企业胜诉权益
为解决胜诉企业后顾之忧,绿园法院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对企业作为申请人的执行案件,快速采取“查、扣、冻”措施,及时实现胜诉权益。为加快涉案财产处置,绿园法院全面推行网络询价,只要符合网络询价规定可以适应的必须使用,确定评估参考价格的时间从过去的一个月以上缩短至三小时左右。同时,强化司法拍卖,利用电商平台活动、微信公众号宣传方式等增加标的物曝光率,提高社会公众对司法网络拍卖的参与度,今年已拍卖成功27件,成交金额3472.06万元。网络询价和网络拍卖实现了涉案财产处置“多快好省”。
“法官,给我们点宽限时间,我们主动搬走!”在一起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执行案中,面对法院强制执行的威慑,被执行人主动提出履行义务。在征得申请执行人的同意后,法院决定暂缓采取限制消费等强制措施,给予物业公司十天宽限期。物业公司也与业主委员会达成和解,在十日内撤离并付清全部款项。这是今年绿园法院灵活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减轻执行对企业负面影响的新举措。探索适用限高宽限期制度,引导被执行企业主动履行,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影响。同时,对涉及承担疫情防控任务相关企业,坚持做到审慎采取强制措施、精准适用信用惩戒、慎重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推进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协同治理,精准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在涉某建设集团执行案中,法院依法快速解除对该公司名下银行账户的冻结措施,释放资金上千万元,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图为物业公司主动搬出小区
多元化解,拓宽企业解纷渠道
人民法庭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前沿阵地”,年初,绿园法院合心法庭和西新法庭回归驻地办公,主动承担辖区矛盾化解、释法答疑、法治宣传等职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今年6月,某村委会对外招标,将村内一处20公顷集体土地出租,某公司按规定承租了该地块。但在交付土地过程中,村民王某等人未经村委会同意,擅自耕种了2公顷土地,并拒绝交还,致使承租土地无法按时交付。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合心法庭与辖区综治办、派出所、村委会共同进行了诉前调解,确保租赁合同得以顺利履行,土地顺利交付给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对法官主动帮助解决纠纷、减轻企业诉累的实在举措表示感谢。
近年来,绿园法院坚持践行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由司法调解协会和吉林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法律事务调解中心对纠纷进行诉前调解,形成了商会调解组织、长春市建筑业协会调解组织、吉林省企业法律顾问协会法律事务调解中心多家调解组织共同开展涉企案件调解的格局。其中调解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企业调解协会按照民事诉讼收费标准减半收取费用,减少诉讼对企业经营的不良影响,今年,两个协会诉前调解涉企纠纷620件。
精准服务,构建保障内部合力
开辟“涉企绿色通道”,由专人受理相关案件,助力企业高效完成立案流程,今年涉企诉讼案件立案3290件,平均立案时长1.06天。两批分别涉及长春市融泰村镇银行和阳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件,通过与该银行法务线上对接,将案件材料、证据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进行网上立案,做到当日提交、当日立案、当日分案,降低企业立案成本。
依托智能平台便捷服务,深入推进吉林电子法院、移动微法院的应用,通过司法行政部门推广律师服务平台、保全平台、鉴定平台应用,减少诉讼成本,提供各类便捷服务。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诉讼材料中心,实现诉讼材料收、转、发事务集约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高诉讼材料运转效率。在原有的电子送达基础上,打通诉讼全流程网上办案的最后一步“裁判文书网上签章、网上送达”,实现从网上立案到网上开庭,再到网上送达裁判文书,形成“线上线下、内网外网、互联互通”的无接触诉讼运行新模式。尤其在疫情防控居家办公期间,网上开庭154件,电话和网上调解85件,电话送达546件。其中,合心法庭线上开庭“云调解”,为省重点电气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立案二庭快审快结,一周内审结某保险公司系列追偿案件11件,涉及金额100余万元。
下一步,绿园法院将继续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工作思路上再拓展、服务举措上再细化、保障能力上再提升,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