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举动实现大心愿 ——长春市绿园区春城街道信阳社区“微心愿”志愿服务工作新闻通稿

发布时间:2014-08-26 00:00来源:春城街道
【字体: 打印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春城街道信阳社区结合社区居民实际情况,在社区1楼便民服务大厅内,布置了一面“微心愿”墙。墙上贴满了辖区内低保户和困难居民的“微心愿”卡片。在这些“微心愿”中,小到一副乒乓球拍,大到解决小区绿化等问题,截止目前,共提出心愿200余个。辖区内的党员志愿者们看到了这些“微心愿”后,纷纷前来认领,共有84对实现认领对接,并帮助居民完成心愿。
 
    除此之外,在今年开展的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中,516名在职党员志愿者来到信阳社区报到,社区党委根据在职党员所从事职业、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个人意愿和社区需求,按照“适宜、适时、适度”的原则,重点围绕便民利民、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科普知识、计生服务、绿化服务等8大类志愿服务项目。在社区党委的带动下,党员志愿者们先后共粉刷栏杆扶手活动2次、清理楼道堆积物5次、清理小广告6次、微心愿对接84个(实现的微心愿折合现金15000元)、理论知识学习3次、慰问辖区老党员、贫困户15人等。
 
    举个例子说,我们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他本身就是从事培训工作的,对于这方面政策法规都是相当熟悉的,所以他就根据所居住的实际情况,结合单位开展的“就业培训”活动,深入社区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近距离服务,先后发放宣传资料160余份,解答问题30余人次,介绍就业岗位28个。就像省二建宿舍的张志忠,本人患有糖尿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在主任的多次帮助下终于帮助其找到了一份收发室的工作,张志国现在经常会说,在职党员进社区是实实在在帮百姓做事,真真正正为百姓造福。 
 
    像这种例子还有很多,社区组织开展清理楼道堆积物的活动中,市民政局的24位党员同志能自愿放弃周日的休息时间,在早晨7点半,冒着高温酷暑,到社区服务4个多小时,清理堆积物10余车。吉林省民政厅退伍军人就业指导中心的5名在职党员,在七一来临至今,与辖区的低保户、困难老党员进行微心愿对接,捐资1000元。
 
    家住在华侨小二楼的高景艳家。因夫妻都患有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靠亲属接济为生。她本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一家人全靠丈夫打零工和低保生活,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二中。但每年开学的费用常常困扰着一家人的生活。通过社区的帮助,不断有好心人,在职党员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还有热心人送来女儿的学习用品。省民政厅的在职党员在七一送来500元慰问金;市民政厅的同志给我们家送来衣服和生活用品;上个月,社区的在职党员通过微心愿活动,又送来了200元的慰问金,孩子开学了,虽然,我们身体不好,生活困难,但是有党的温暖和社会各届的关爱和资助,让我们从心理感受到了党的幸福与关爱。
 
    “自从微心愿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志愿者们带头行动,他们根据个人职业特点和个人专长,适时适度参加社区建设中,既帮助帮助居住地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难题,又使左邻右舍的社区居民看得到党员志愿者的一言一行,感受到党员在身边,以党风带动民风的社区风气的好转。”春城街道信阳社区党委书记王玉萍说。
 
    “听说社区举办微心愿这个活动,我第一个就报了名,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好,之前有力觉得没地方用,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们,如今,他们把心愿写出来,我可以根据他们的心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的心愿,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我也会带动我身边的人加入到这个活动中,帮助他们完成心愿。”党员志愿者张志国说。
 
    为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绿园区着力探索完善了志愿服务对接机制,建设志愿服务“微心愿”平台。年初以来,全区6412名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志愿者通过“微心愿”平台认领了基层群众的890个服务项目。“小而活”的心愿对接传递志愿服务“大关爱”,实现诉求有回应、困难有帮扶。并通过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盟、开展“草根雷锋”海选、建立好人反哺褒奖机制等,推进“心愿对接”常态化、制度化,久久为功、润物无声地培育社会文明风尚。